(张煜欢)数字时代,许多新职业悄然而生。小小一方屏幕前推销产品的主播(互联网营销师),对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产品进行功能训练、性能测试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使网络和系统免受恶意攻击的信息安全测试员……当前国内共有“数字职业”97个,其中数字技能类职业43个。
但当下,数字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企业用人需求与院校培养错位失衡、头部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制约着人才发展。
(资料图片)
为服务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近日,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联合浙江省委人才办等七部门印发了《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方案的通知》(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新时代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18条政策措施。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如何与数字技能人才“双向奔赴”?上述《行动方案》将从哪些方面为数字技能人才厚植生态土壤,浇灌新的职业希望?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政策制定相关部门。
数字时代的来临令经济产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也在悄然间重塑社会就业格局。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上明确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但近期人社部门在调研中了解到,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数字经济企业急需大量数字高技能人才,现有供给能力无法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企业用人需求。特别是企业用人需求与院校培养供给错位失衡,新招用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需企业通过几个月上岗培训才能满足用人基本要求。
技能人才正调试多型号机器人系统。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供图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吟告诉记者,技能脱节背后的一大原因或在于,和其他行业相比,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更快。在数字经济很多领域,基本上一年左右,所有技术都会更新一遍,甚至有的技术几个月就会颠覆此前的版本。但是传统人才的培养周期跟不上这一节奏,特别是院校在教学课程设计、教材更新方面都迭代较慢。
简而言之,当院校的培养能力无法完全支撑人才供给时,就需多方“出手”,协力参与“育才”工作。
此次《行动方案》中就创新了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其中提出实施“一试双证”试点工作,探索企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互通、互认,即劳动者通过一次考试可以同时获得企业认证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既得到业内头部企业的认可,又可领取职业培训补贴、享受人才政策。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课程教材、师资还是认证标准,数字经济优质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十分完善的,更能随时应对市场更新变化。”谢吟说,因此《行动方案》提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优质企业带动作用,大规模开展数字职业技能培训,并鼓励职业院校加强与优质企业、科研机构全面合作,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大力度对在校生开展数字技能培训,让更多大学生早日掌握数字技能。
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培育数字技能人才,也需要“真金白银”的鼓励。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陈华良介绍,《行动方案》还提出提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制定差异化培训补贴制度,引导社会机构大力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吸引更多劳动者参加数字技能考核认证。
“通过给在浙江首次就业并缴纳社保的省外‘一试双证’持证大学生发放职业培训补贴,希望能吸引一大批优秀数字技能人才来浙江就业创业。”陈华良说。
更为关键的是,浙江希望通过完善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形成数字技能人才培育生态圈,提出建立以优质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数字技能人才共育体系,政府、企业、行业、院校、社会机构等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做好人才培育顶层设计,构建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生态,实现向整个行业赋能。
根据《行动方案》,浙江目标到2027年累计开展数字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数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以上,将该省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集聚地。(完)
关键词: